首页
首页 > 快讯 > > 详情

读创诵读(人间百味)|红玉米的等待(作者:刘美玲)

2023-08-16 15:04:54来源:读创

在文字中相遇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声音中相知

敬请收听读创/深圳商报“读创诵读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▼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朗诵:赵玉(读创/深圳商报《文化广场》编辑)

▲点击小三角收听

红玉米的等待

作者:刘美玲

六月初我给妈妈打电话。妈妈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去,说给我留的红玉米放在冰箱里保着鲜呢。

“哦,妈妈,您今年种的红玉米这么快就掰啦?”我有些不解地问妈妈。

“是的,今年的红玉米种子下地早,6月中旬就差不多老了。这红玉米看着好看,但老过头就不好吃,咬着硬硬的,味道不好,所以我趁着它们成熟得差不多就全部掰回来了。嗯,这红玉米蛮有意思啊,收回来后只给你留了几个放在冰箱里保鲜,其他的基本上都送给院子里的人了。”

听着妈妈的话,我想起去年8月份回老家时,和妈妈一起度过的山居时光。

每天醒来,放眼远处,满目青山,蔬果满园。近旁,小溪潺潺,蝉唱鸡鸣。我们踩着草叶上的露珠,在房檐下的菜园里各自忙碌。妈妈扬锄播种早秋的萝卜、白菜;顺手扯去黄豆苗下的杂草;掐下几条拇指粗的鲜嫩翠绿的南瓜藤回家剥皮做菜。我则钻入玉米地里,这个摸摸,那个看看,随手掰下十几个泛着清香的玉米棒子,捊去它们的胡须、解去几层袍衣后,放在铁锅里和几个土鸡蛋一起煮。

柴火烧旺后,只十几分钟功夫,鲜玉米特有的清香就伴随着咕嘟咕嘟的水沸声溢出来,一点点润过来,漫过我,霸住我们的厨房。

玉米有红的,有黄的。我用锅铲从香气氤氲的滚水里捞起玉米、鸡蛋。我们一边啃着滚烫的玉米粒,吃着自家母鸡下的土鸡蛋,一边感叹着还是自己种养的东西好吃,不仅味道鲜美,而且营养丰富。

妈妈见我特别喜欢红玉米,便特意从玉米地里挑出几个颗粒饱满个头大的红玉米掰下来,撕开浅绿的袍衣,将袍衣分为两半反过来编成辫子后,在末梢打上结,挂在禾堂里晾晒衣服的竹竿上晾晒。

晚饭后,我们在月光下的禾堂里,散步,聊天,掰揉玉米粒。

妈妈晾晒好的红玉米,被我带回了深圳。有两条挂在了我的书架上,有几条分送给了几个好友,我们都喜爱妈妈种的红玉米。

家乡多山,山围着村庄,清溪水如玉带绕村而过。山里多雨雾,日起月落,妈妈常年独自在房前屋后忙碌着,围着她的菜园子打转。

我本想着等到8月份回家,陪妈妈过几天山居生活,没想到今年的红玉米这么快就掰完了,心上不由生出几丝遗憾来,考虑着8月份的行程如何安排。

母亲仍在电话那边叙说着:“唉,玲子,你知道吗?我回村里住,吃了邻居好多的东西哩。有时玲姣送把通心菜;有时显怀老婆送几个红薯;有时苏艳表婶娘送来豆角、南瓜藤;纪良老婆、冬姣老辈娘经常送这送那……我都记不清呷过别人多少东西了。唉,这院子里的邻居真是好。所以,我今年种的红玉米就估摸着分送给院子里的邻居尝尝,不管好呷不好呷,也是我的一点心意。”

是啊,远亲不如近邻。

“咦?妈妈,您那边怎么有狗仔叫?家里养狗啦?”我连声问道。

“是的,是前几天华妹子的妈妈送给我养的。一只麻黄色的小狗,蛮可爱,屋里多了个伴,挺好的。”

听着母亲的絮叨,我的心已飞回那个依山傍水、鸡犬相闻、邻里相助的村庄。青山不老,母亲的菜园子果蔬满园,还有红玉米等着我。

【作者简介】刘美玲,笔名玲子,湖南绥宁人,现居深圳。深圳市作协会员,国家图书馆儿童阅读指导老师,中小学生读写指导老师,《小小作家》特邀编辑。先后从事过教师、人力资源管理、社区服务等工作。业余时间喜欢读书、写作、种花、品茶。笔随心动,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。散文、诗歌等作品约十五万字散见于《南方都市报》《邵阳日报》《宝安日报》《临沂日报》等各种杂志和网络。

审读:汪蓓

标签:

上一篇:海底捞可以洗头发了?门店:20分钟一位 网友:太卷了,但确实很心动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资源

课程

华北东北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